李巧利 , 张乐乐 , 赵婧余 , 方力维 , 潘虹 , 高珍 , 施均
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(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)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再生医学诊疗中心
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(hereditary stomatocytosis,HST),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溶血性疾病,因外周血出现较多口型红细胞而命名。HST临床上表现为黄疸、脾大及不同程度的贫血,其红细胞形态特点容易被忽视,造成误诊和漏诊。本例报道旨在提示二代测序在HST诊断中的重要性及补充新的基因突变位点。
我院明确诊断的HST患者1例。完善相关检查:包括血象及骨髓象检查、溶血相关检查、红细胞酶水平测定、二代测序。
该患者为31岁女性,主因乏力黄疸20余年入院。患者表现为难治性贫血,曾诊断为先天性溶血性贫血且行脾切除术后。脾切除后血红蛋白波动在90-105 g/L,网织红细胞波动在16-25%,血小板长期波动在800-1100×109 /L。实验室检查:LDH 升高至154.5 U/L ,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,值分别为105.7 umol/L 和91.2umol/L,MCHC升高。外周血涂片示红细胞皱缩,无明显口型红细胞。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,血红蛋白电泳示异常,Hb A2 0.021, Hb F 0.01。定红细胞嘧啶5-核苷酸酶(P5’N)、丙酮酸激酶(PKA)和葡萄糖6-磷酸脱氢酶(G-6-PD)均正常。AGLT50,Hams试验,Coombs试验,EMA试验均为阴性。二代测序(NGS)发现KCNN4基因错义突变,突变位点为第5外显子: c. 835G>A: p.A279T。该患者最终诊断为遗传性口型红细胞增多症。
HST是一种特殊的红细胞膜异常性疾病,与其他红细胞膜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不同,HST的红细胞并非由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编码基因缺陷所致,HST病变在于红细胞膜阳离子通透性异常。 对于那些没有典型形态特征和(或)在溶血检查中缺少阳性发现的病例,基因筛查有助于疾病诊断和鉴别,部分病例可检出PIEZO1、SLC4A1、 KCNN4基因突变。KCNN4的主要突变位点是c.1055G > A,本案例报道了KCNN4一个新的非热点突变,该突变类型为错义突变,突变位点为第5外显子: c. 835G>A: p.A279T,为HST的致病性突变谱提供新的参考。